《祝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A、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B、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性格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小说的主题(包括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等)
教学难点 :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祥林嫂性格的探究、造成悲剧的原因
参考资料:《教参》、《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研究》等
授课步骤:
一、课前预习
(一)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老祖 间或一轮 捺上花冠 不更事
(二)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暂寓(暂时居住)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三)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 (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 (头) 形骸 (骇 劾) 惴惴 (揣 湍)
(四)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 书
送 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五)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二、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一)导入新课
1、回忆鲁迅及其作品
2、关于《呐喊》和《彷徨》(这两部小说集的大概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二)交代时代背景( 教参第2页“背景及意义”)
把握要点:适应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抨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推进
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三、小说情节概括(教参第五页“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一)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
再写祝福景象
(二)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开端——丈夫死后逃出婆家,第一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发展——被婆家抓回买给山里的贺老六做老婆
高潮——夫死子亡,第二次到鲁镇四老爷家做佣工
结局——沦为乞丐,在鲁镇人们祝福时寂然死去。
四、人物形象分析( 教参第2——5页)
(一)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际遇的悲惨和不公)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二)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此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变化, 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三)讨论:(教参第4页 “封建思想”“祥林嫂的心理”)
(这些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样性,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上加深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参见教参第5页)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参教参第5页)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原因——参见教参第4页“封建思想”)
(内在因素——参见教参第4页“祥林嫂的心理”
参见教参第14页最后一段)
分析要点:封建思想毒害当时社会的人们, 封建礼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教参3——4页)
祥林嫂: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
向死亡。
四老爷: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 我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五、分析小说的环境(教参第3页;“冷漠的社会环境”)
(一)对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持什么态度?
(二)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明确要点:封建统治造成国民愚昧和冷漠,这正是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六、主题探讨
(一)《祝福》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二)作者以“祝福》为标题的含义?
第一,在情节结构上起线索作用。
第二,在思想内容上讽刺揭露现实、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
(一)试比较祥林嫂和秀禾(电视剧《橘子红了》)的性格和命运。(练笔)
(二)书后作业第四题
《 ……此处隐藏41490个字……反衬写法。点拨:两次笑容突出地表现了祥林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由此引发出去可以进一步读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⒊“三样眼神”:
简析:第一次是在小说34自然段,写她“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第二次是在小说第66自然段,也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击后痛苦心灵的写照;第三次是小说开头,“我”看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时的祥林嫂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在渴盼死后的安宁,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点拨:通过品读三次眼睛描写,我们可以勾画出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轨迹,从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⒋“四场飞雪”:
简析:是指小说中四处看似轻淡点染|、实际上却颇具意蕴的飞雪描写。第一处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第二处是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第三处写雪穿插在柳妈同祥林嫂谈话之前和之间,有两句,点到即止:“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这里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美与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雪样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第四处写雪在小说的结尾: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点拨:雪的阴冷之气,也是作品的情感基调。
⒌“五张账单”:
简析: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点拨: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还“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课堂小结】(重点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去总结)
【学习迁移】用研究的眼光在本单元的小说单元中去发现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
《祝福》教学设计15一、学习内容概述
《祝福》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之一。全篇充满了沉重的气息。不仅有祥林嫂的穷、祥林嫂的苦和意外灾祸的沉重描述,更有封建的礼教制造的压抑的精神氛围。文中故事是较易读的,但要理解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并非易事。
二、课程标准和课题研究中的相关内容
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能自主选择恰当地课题,运用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三、学习者分析
01级自动化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但对鲁迅的主要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word、PPT等信息处理工具,会利用bbs进行交流,初步会上网搜索资料。
四、教学目的
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能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文学研究。能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创造。
3、能联系生活,感悟作品环境,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广播。
软件:采用《天空教室xp2》制作的网络教学平台。
2、学习地点:四楼微机室
3、设计课时:3课时
4、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见后表)
六、评价标准和方法
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个人评价包括:参与讨论、协作与交流、作品创作
小组评价包括:协调合作、成果评价、创新能力
七、注意事项
1、给学生学习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网络为语文服务,本质是工具性,关键是教师对语文的教学,而非技术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搞浮浅的热闹。
4、最终以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文学欣赏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为目的,以对课文的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为重点。
5、微机室学生思维不易集中,应加以注意。
《祝福》网络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课时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1、阅读《祝福》1—2遍,列出祥林嫂生活中的主要事件
2、根据以上初步印象,在论坛中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尤其注重激励学生提问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提取其中有价值得观点和材料,进行讨论:
1、感受祥林嫂在各个生活阶段的环境,想一想,如果你是祥林嫂,你会怎样?再看祥林嫂的反应,从而理解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只谈对一个阶段人物的理解)
2、祥林嫂处于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的精神特点是什么?人物之间关系是和谐还是冷酷?祥林嫂在这个关系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她是怎样看待这个环境的?在论坛中讨论。
3、祥林嫂是怎么死的?仔细阅读小说,找出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在论坛中讨论。
相关文献见网络教学平台。
1、确保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2、网络资源较多,如何迅速判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3、个人反思要避免浅层次反应,不能只获取资源。
4、学生形成一定的看法就应结束,给学生反思自己的时间。
第三课时
小组讨论,并进行个人反思:
1、祥林嫂这个形象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
2、利用word文档或PPT演示文稿表达自己对《祝福》或祥林嫂形象的理解。
3、提交作品,并进行演示。
4、重在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评价分析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