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2、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及针对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医生。谁来介绍一下他?指名交流。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大屏幕!教师介绍扁鹊的资料。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3、指导书写扁鹊二字。
4、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第29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一篇,扁鹊治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学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尝试这种概括方法。
三、研读感悟
(一)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
1、同学们,大家都说扁鹊是一位名医,但蔡桓公却病死了,他是不是徒有虚名呀?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划出来,仔细体会体会,你从哪里看出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出示探究单)(学生默读勾画并交流。)
2、指名交流
(抓望了一眼就知病情老远望见只看了一眼、看出病态发展的趋势、解释治病方法以及蔡桓公果真如扁鹊所料病死可知)
3、扁鹊是一位名医,同学们,仅仅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
4、指导朗读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
你是对一位国君说话,你该怎么说?
5、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二)感受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名医似乎确实名不虚传,但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是为什么呢?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填写扁鹊看病的专用诊笺。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时要求做到人人发言,当有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等发言人说完后再提出。
学生小组学习填写并交流
3、选择学生填写好的诊笺用幻灯片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引导学生通过诊笺讨论交流。同学们,你从上诊笺上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是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劝告导致无药可救)。
4、治不好国君的病,扁鹊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最后扁鹊逃到秦国去了,可见扁鹊的机智。其实文中还有体现扁鹊机智的语句,你发现了吗?
5、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同学们,把它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小练笔: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时,()说:“()。
生交流自己写的内容,师及时评价。
6、同学们,寓言故事特点咱们并不陌生,简单的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从这则寓言中也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这则寓言本来是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扁鹊拜见蔡桓公》,故事选自《韩非子》,(出示拓展单)在这本书当中,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请同学们有机会课后去看看。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2、练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寓意。
2、编写病菌入侵记。
教学过程:
一、解题:《扁鹊治病》这个题目要抓住哪个字理解?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三、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父王,前两个月您还体健如牛,怎么突然就抛下我们走了?(相机指导朗读)
(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是我杀了他,为此我还写了一篇《病菌入侵记》,咦,我的《病菌入侵记》呢?完了,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同学们,你能帮我重写一篇吗?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帮病菌写《病菌入侵记》吧,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问题:
a、《病菌入侵记》的主要人物?
b、病菌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c、病菌入侵时发生了哪些让它担心的事?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再试着和同桌说说《病菌入侵记》,说的时候,可以按如下方式说: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有一天,我来到蔡桓公身上,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叫扁鹊的人,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我,并对蔡桓公说他的皮肤上有病,要是不治,会向体内发展。我一听,吓的两腿发抖,这不是要了我的命。不过“吉人自有天相”,蔡桓公居然不相信名医扁鹊的话,我逃过了第一劫……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感悟寓意,指导朗读。
4、请几位同学说说《病菌入侵记》。
四、完成填空。
五、联系实际,感悟寓意。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像蔡桓公这样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六、作业。
1、先把《病菌入侵记》讲给家长听,再和家人一同演一演,最后写下来。
2、搜集成语故 ……此处隐藏16459个字……情地写一写吧!
五、总结谈话,课外阅读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4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杏林春满,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仁心仁术,起死回生。
读完这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单个读,齐读)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扎针,敷烫,几剂汤药
教师提示“桓、髓”的读音,重点指导“蔡”的写法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交流讨论,重点探究。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语句。
2、你有证据来证明扁鹊的医德高尚吗?
再读课文,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能表现扁鹊医德高尚的句子。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3、蔡桓公的病真的是无药可救吗?
4、导致蔡桓公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2)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3)非常不高兴。
四、体会寓意。
学完了本篇课文,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总结寓意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读读《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六、布置作业
课后小组分角色来演一演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文中人物对话。
2、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师: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生:扁鹊。
请用上其中任意一个词,来介绍扁鹊其人。
生:传说扁鹊是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他曾经把“死”了的虢国太子救活了。
……
师:扁鹊的原名叫秦越人,他医术精湛,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个“扁鹊”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板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扁鹊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他为谁治病。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4、质疑:身为名医扁鹊最后有没有把蔡桓公给治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5、这名医可不是徒有虚名吗?是扁鹊没看出蔡桓公有病呢?还是扁鹊无法医治蔡桓公的病?你能从文中找中反驳的理由吗?
6、生再读文
三、分析扁鹊的“医术”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从扁鹊的“看”“望”就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单是医术高就能称“名医”了吗?
生:医德高尚
四、分析扁鹊的“医德”
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扁鹊的“医德?”
抓住时间间隔“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可见扁鹊为蔡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扁鹊三番五次地去见蔡桓公为的是什么?
评:对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日益加剧,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质疑:你觉得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4、师:蔡桓公日益加剧的病情,扁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谁能再来读一读,读书扁鹊日益焦急的心情。
5、指名读。
6、齐读。
五、分析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
面对扁鹊的再三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用笔划出蔡桓公的语言和态度。
交流: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从蔡桓公的不信到非常不高兴,你读出了蔡桓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善意劝告。
六、明白寓意
师:正是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以为是,最后使他的病情连神医扁鹊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扁鹊只好跑了,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我们来看扁鹊给蔡桓公最后的诊断: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一读。
2、从扁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