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11-12 18:06:21
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 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创设帮猴子摘苹果的情境,引发课堂互动,将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复习置于有情节的探索中,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3、多中侧一,优化算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帮助小猴子摘了这么多的苹果,真了不起!

1、让学生根据在情景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2、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新课改后,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倡算法多样化,我会放手让学生独立的列算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小伙伴合作交流的空间,去发现、收获算法。

3、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有必要着重强调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10+20,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是30。

『设计意图:学生在摘苹果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环节三)实践应用,发展能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课本中的习题以逛超市的形式呈现,继续创造孩子们熟悉又感兴趣的场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购物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这样设计,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环节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立足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这节课浓缩后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四、说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 + 20 = 30 3010 = 20

1个十 2个十 3个十 3个十 1个十 2个十

『设计意图: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准确计算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算理。』

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设法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表扬、赞美的语言和眼神给予学生思维鼓励。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内涵。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 ……此处隐藏9629个字……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

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平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平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巩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习三第1、2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结束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数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本单元是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是在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与总量的百分中,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对比观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3、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二、说学法教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独立思考,开展同桌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教学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们如何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预防感冒呢?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随之就问,你们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感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统计一下。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有了统计的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知识整理,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当学生提出喜欢乒乓球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在条形统计图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这种百分比在生产生活中又会经常用到,这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由此而产生。面对新知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体验扇形统计图的价值,感受到扇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三、教学流程分析: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旧知识对比,探究学习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最喜欢的明星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师收集的扇形统计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并归纳概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练习提高

学生在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出示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及108页习题2,使学生会利用扇形统计图处理解决问题,以同桌互问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况,力争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体会数学带给我们的人文性。

《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