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大连市高中数学教师为期两天的全员培训。本次培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景敏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构建高效课堂,怎么去做?就是关注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的就是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方法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所采取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方法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过程。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方法的改革问题。
景敏老师倡导我们要对传统课堂中的一些过程加以完善和调整。
1、复习准备
如果我们的课堂大多是以复习提问开始的,复习提问这个课堂教学环节上做的不到位,就是低效率的。如果复习提问时谁举手就叫谁是不行的。我们要的是面向全体,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所以复习提问可以进行分层抽样,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把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要问到,才能心中有数。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孩子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下,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去提取这一情景下生成的知识。当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孩子日常生活时,在这个情景下,把它搬到了教室里面来了,他会觉得这件事和我学习有关系,他会感兴趣的、好奇的。更重要的方面是这个情景给出以后,要在这个情景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他的认知过程,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恰恰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创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从质疑中来的,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这才能创新,他是创新的根源,所以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解决问题,生成新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半是老师来解决问题,尽管在学术界和在教育中反反复复的强调呼吁,老师要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做,但是有很多老师是不放心的。有的时候需要老师做示范,有的时候需要学生去独立的思考,因为这部分是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过程。我们期待老师拿出一定的时间,不要匆匆忙忙,匆匆忙忙是做不好这件事情的。通过这种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重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因为他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知,这要占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4、小结反思
这时候需要引领学生再一次看知识生成的过程,一是要看知识是哪里来的,二是知识怎样形成来的,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要提到这一高度来小结,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总体上去把握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对小结的层面上,老师常常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了?非常宽泛的提问——有什么收获,没有训练的话,孩子经常看到黑板上写什么他就说什么,解决问题中的那些方式和方法常常是被忽视的,如果真想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那么我们老师一定是要以问题引领的,从知识上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想运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接下来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中,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什么样的招法、策略,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这样的'去研究,去思考。
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切实感受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唯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跟紧时代的脚步。
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1、很多问题都要靠我讲他们听,我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同学们不善于挤时间,独立动手能力比较差,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一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做起题来有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立体几何基本问题的求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导致做题时不知该用哪个公式,还得去翻书。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我讲的东西极大部分能听懂,但一到自已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对某一道题表面上的东西,其实质的东西,它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没有融入到大脑中,不会举一反三,没有从问题的表面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课下又不巩固复习,导致讲过的题型仍然不会做。
4、现在有少数学生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手,数学课桌子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1、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我知道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2、每天除了把资料书的作业做完后还做3道典型的高考题,当天批改,对没有完成作业进行批评教育直到其改进为止。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对一些重点知识、一些性质进行不定时的测验,及时检查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课前尽量认真备课,把可能遇见的情况逐一解决,并时常练一些题同时归纳近几年高考的主要题型和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我尽量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极值法等教给他们,既使他们不能立刻学会,但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题当中了。
5、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课下个别辅导,通过辅导能知道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或者是我上课遗漏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6、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建议他们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采用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能够在此做关于数学教学心得的报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重担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就根据切身体会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认知数学教育的重要
高中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依教学大纲,科学制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实际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教学首先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就是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要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掉老师威严般的面孔,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接近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对犯错的学生绝不姑息,但方法一定要合适,让学生感到你批评他是为他好,这样才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2.教学要时刻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入学之前,因各种不同的因素,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以及数学经验、志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我校生源的实际问题——个性突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一、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电教手段应用于解几教学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教学内容中内在辨证关系,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上述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基于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够迅速改变变数,同步达到屏幕图形的变化,或屏幕图形的渐变;窗口同步显示变数的变化,并且演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调整;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变化或不变,图形的动或静,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使学生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敏锐地抓住变化特征,真正地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辅助教学。
二、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为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往往仍是启而不发,感触不深,容易疲劳从而导致厌学的负面心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和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例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这一课,重点是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以及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难点是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在教学中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总结图象变换的规律。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给出了函数 y=sinx到y=3sinx 、y=sinx到y=sin2x 及y=sin2x 到y=sin(2x+1)的变化过程,总结出y=sinx到y=Asinx、y=sinx到y=sinωx 及y=sinωx到y=sin(ωx+φ)的伸缩或平移变换的变化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把握大量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反复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如必修《2》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的方程》(复习课)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当参数k和参数b改变时,直线怎样变化?
笔者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好课件,以y=2.00x+0.98为例,先改变k值,b值不变;再改变b值,k值不变。让学生认真观察其变化过程,猜想、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k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b表示的直线都经过点(0,b),它们是一组共点直线;当b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b(k≠0)表示的直线彼此平行,它们是一组平行直线。就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直线的变化过程,并且印象深刻。
当前高一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没有摆脱初中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真实的情况是,高中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知识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数学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数学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数学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知识模块教学。
培训的内容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美育、德育、生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渗透,内容上从多个角度认识数学也多个角度的输出数学,打破了数学只是计算,只是为了考试,只为了更深的逻辑的误解。
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学教师与学生是矛盾组合体,家长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方法不当产生的问题等;
第二部分,从数学中存在的美以及美好的事物中看不见的数学两方面,来讲述数学教学中美育,从德育的角度看数学,在数学的教学中融入了美育与德育;
蒙娜丽莎的美遗世千年,黄金比例构图的美流传永久。
第三部分,基于新课标的改革,学生所学习知识要与未来职业进行连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了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还要明确国家政策指引,要了解学生性格,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厘清价值观,挖掘潜能。
经过这次培训,对数学有了新的视角,数学可以看作是符号间的哲学,数学的美不只于逻辑,概念、公式、体系,有限美、无限美、类比美、简约美等,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数学中隐藏着的德育,同时也使得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原本的迷惑有了新的方向和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