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时间:2024-07-02 10:07:09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10篇)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目标

◆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解决办法

◆①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②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杰出的剧作家。教师应简要介绍莎土比亚的创作活动,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去揣摩品味剧中人物的深挚感情,读出莎剧特有的浓郁诗情。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等录像资料,或是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成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二、整体感知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外化部分】

◆3.全剧剧情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艺术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概述节选部分紧张的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剧。

◆悲剧是一部典型的悲剧,其情节曲折多变。

◆"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在大臣来征询哈姆莱特是否愿意成全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哈姆莱特正和霍拉旭讲到他对雷欧提斯的同情和歉意。对于比剑,他可能把它单纯理解为雷欧提斯要向他报仇,为了平息雷欧提斯的愤怒,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挑战。霍拉旭认为他很可能会输,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霍拉旭劝告他,让他不要参加比赛,他却没有同意。读者因为已经知道克劳狄斯的毒计,因此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接下来是比剑。遵照王后的预先提醒,哈姆莱特诚恳 ……此处隐藏13692个字……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

他的创作,从艺术表现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

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璃与雾》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媒体及用具:投影片;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设计:

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的《我的四季》实际上就是“我”的人生。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张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张洁把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命名为“大雁系列”,这一组“大雁系列”散文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出现在当时浸泡着泪水、呻吟着苦楚的伤痕文学之中显得特别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描写的重点已从十七年时期所强调的社会、政治、历史层面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从而给被僵硬的政治话语束缚太久的当代散文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风,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的浪潮;

二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散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以往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大多是一种社会批判、政治批判,较少有人像张洁的散文这样从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去再现苦难。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散文作家。沿着第二条写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随后出现的代表作品便是我们现在选入教材的《我的四季》,以《我的四季》为代表的张洁这一时期的散文所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是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它和随后出现的《过不去的夏天》一道,代表着张洁的散文创作主题已从情感和道德的范畴扩展到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大屏幕: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1: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学生2: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倡导文明节约的精神;

2.学习巩固时事评论的写法;

3. 学习巩固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2.难点: 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酽酽 yàn (味浓) 阖hé家(全家) 眼花缭乱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夷:平常)奢shē华(花费大量钱财摆门面) 令人咋zé舌(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 不敢问津(不敢探询渡口,比喻不敢探询价格和情况) 流风(正在流行的思潮、流行方式等) 竞豪赛奢(比阔比有钱)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即标题: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二)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②分层归纳法)

第二部分: 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④缩句法)

第三部分:结论。强调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及其意义。(②分层归纳法)

(三)课文的逻辑思路是什么?(练习一)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指出怎样去作)

(四)第一部分中摆出月饼消费中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包装上,形式大于内容,而且造成浪费;用途上,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敲门砖”。

(五)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应勤俭节约,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这样我们民族才能拥有远大前程。

(六)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练习三)

1、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2、集中在第一部分分类使用,更显得问题严重。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按第2页的《活动指引》开展活动,写大作文。

【教学总结】

1、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行原发性的生活思考,敏锐地捕捉话题;

2、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要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如摆事实(要准备典型、新颖、有说服力的论据),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

3、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读者读的时候能够理出一个明确的框架。

五.作业:

针对学生当中的考试作弊现象,参照课文写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时评。

提示:先提出自己的论点:“反对作弊”,

然后具体分析:“作弊的表现、危害、实质”,

最后解决问题:“怎样克服作弊现象”。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