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读后感

时间:2024-07-02 10:22:44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哈佛家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哈佛家训》读后感1

五天前,我买了一本《哈佛家训Ⅱ》,我想让它教我怎样做人。

他主要讲了这十个部分:

亲情——照耀心灵的太阳

童真——纯白无瑕的善意

习惯——决定成败的细节

处世——和谐通达的艺术

明察——洞悉世事的真知

行动——汇聚大海的水滴

心态——成就未来的境界

自律——遏制欲望的力量

大度——容纳天地的胸怀感恩——珍惜万物的慧心

这其中,我感意最深的是“行动——汇聚大海的水滴”的一篇文章——《风中的落叶》。

这篇文章是这样讲的:

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会在生死关头把生留给别人,而自己选择死。”

阿里从小就害怕死亡这件事,所以,他从来都认为老师在说谎。

有一天,阿里严肃的问妈妈:“世界上真的有那种愿意牺牲自己的人吗?”

"当然,孩子让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妈妈轻轻地对阿里说。

“那是发生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的事。年轻的马丁和科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是建筑工人。一个秋天的下午,他们正在尚未竣工的大楼上干活,那里离地面有十多米高。突然,他们站立的木板断裂了,一刹那,两个人同时从几十米的高空落下,他们都认为自己肯定完了。但是幸运的是,一个防护栏杆拯救了他们。但两个人实在太重了,脆弱的防护杆只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他们中必须有一个人放开手。然而求生的本能让他们都紧紧地抓住了防护杆。时间在一点点过去,防护杆开始吱吱作响,眼看就要断了。这个时候,结了婚的科尔含着眼泪对马丁说:‘马丁,我还有孩子!’没有结婚的马丁只是静静地说:‘那好吧。’然后就松开了手,像一片树叶一样飘向了水泥地面。”

“妈妈真有这样的事情吗?他只是个故事而已吧。”阿里不以为然地说。

“阿里,那个得救的人就是你爸爸,你爸爸说的孩子就是你。”妈妈眼里含着眼泪。

空气顿时凝固了,阿里望着妈妈,颤抖地说:“马丁叔叔一定是那个秋天最美丽的树叶,是吗,妈妈?”

“是的,那片美丽的树叶现在一定飞上了天堂,上帝也会为她的美丽而感动。”

那片美丽的树叶现在一定飞上了天堂,上帝也会为他的美丽而感动的,我也被感动了.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会在生死关头把生留给别人,而自己选择死。这种人值得敬佩,这种人值得为自己的行动感到自豪——因为他知道:我这样做不后悔!

在防护栏吱吱作响的时候,马丁只说了三个字。对于友谊,他只用了一个行动来表达。

一个聪明的人,是不自私的,是可为别人而牺牲的,是铁面无私的!

————马丁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人。

《哈佛家训》读后感2

《哈佛家训》以生动搞笑而且富有很强的人生哲理的故事组编而成。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智慧小故事,具有丰富的教育好处和生活好处,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能带给我们更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灵的感悟。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读过之后,让人深思良久,让人大彻大悟。小故事,大道理,做人之根本。

印象最深的是《5分钟造就一生》这篇文章,在一节自习课上和班里的孩子共读了这篇文章:卡尔。华尔德以前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卡尔给爱尔斯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一天总共要练习多长时间钢琴?”爱尔斯金说:“大约三四个小时。”“你每一天练习间隔的时间都很长对吗?”“我想是这样,每次差不多一个小时,至少也是半个小时以上。我觉得这样才好。”“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一天不会有很长的空闲时间。你就应养成一种用极少时间练习的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

比如在你上学之前,或在午饭之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中间,哪怕5分钟也去练习一下。把短时间的练习分散在一天里。如此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14岁的爱尔斯金因为听了卡尔的忠告,使自我日后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处。之后爱尔斯金当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他用卡尔教他的积少成多的办法创作了长篇小说。他的授课工作虽然每一天都很繁重,但是他每一天仍有许多可利用的短暂余暇用来写作和练习钢琴。爱尔斯金惊奇地发现,每一天无数个几分钟的时间,足够他完成创作和弹钢琴两项工作,而且最后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业和各种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挤的满满的,孩子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如果我们学会充分利用时间,把吃饭前抽出5分钟,睡觉前抽出5分钟,玩耍前抽出5分钟……一天里就会有好几个5分钟,连在一齐可能就有二三十分钟,甚至更多。每个5分钟里读会儿书,练会儿字,背一会儿古文,相信会有收获。时间像海滩上的沙粒,要一点一点地抓取,积累很多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它的分量。

透过师生共读,孩子认识到时间是靠自我“找”出来的,是靠自我利用起来的,是靠5分钟5分钟积累起来的。谁能坚持下来谁就会有丰厚的收获。当“没有时间”成为我们无所作为的借口时,平庸就会伴随我们一生。如果我们总想用一块完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那我们可能永远一事无成。时间像海滩上的沙粒,要一点一点地抓取,积累很多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它的分量。

我要利用《哈佛家训》陪伴我和我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哈佛家训》读后感3

《哈佛家训1》是以许多小故事组成的。它,是一串余音袅娜的歌谣,一片轻飘飘的红云,一支飘扬的风筝,一缕轻柔曼妙的月光。一个个故事像一颗颗金光四射的星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生活的灿烂与道理的启迪,闪啊闪……

人生步履匆匆,在这岁月的煎熬,挫折的磨炼下,我们应该拥有高尚的思想、优良的品性与健康的习惯。做到这些,才可称为“人”。我惭愧、我感恩、我坚信于这些道理,而使我明白的是一些引人入胜、魂牵梦萦的故事。《允许失败》让我明白失败是暂时的,只要从头开始加倍努力;《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以旅游天使的经历让我懂得了需深入事物;《人生的奥秘》让我知道“思考、坚信、梦想、勇敢”是生命的钥匙;《安娜的祈祷》使我恍然大悟,感恩一切;《时钟》又令我不得不警惕,时间是梦魇,是你人生之书的页码,是你的昨天,你的今天,你的明天!要把握住、珍惜着……故事娃娃们汇成一股希望的溪流,一首生命的乐章,一丛芬芳扑鼻的花丛,不知不觉蹦进你的心田,滋滋生长起来。

“哇”的一声,恶鸟飞走了,我明了。

当兄弟姐妹争吵时,我们马上想起“宽容”和“感恩”,就能化解一场纠纷;当父母与老师苦口婆心教导我们时,我们不能火冒三丈,可怜天下父母心!孝在于质实!此时我们还要马上想起《有线的风筝》,劝告与辱骂都是帮我们进步;当我们巧遇需要帮助的人, ……此处隐藏8871个字……是这样一本好书。

《哈佛家训》由美国作家威廉。贝纳德编著,张玉翻译,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哈佛大学先后培养了7位总统,3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的世界级财富精英,哈佛靠什么打造这些巨人,他们的教育中有什么深藏未露的秘密,许多人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该书分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觉悟、亲情、童真、习惯、处事、明察、行动、心态、自律、大度、感恩20个部分,娓娓讲述了288个单独成篇的故事,从中可以给人无限的启迪。

人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烦恼,通过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哈佛家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费利斯家中非常贫寒,父亲只读到五年级就退学了,在做工之余,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认为人最不可宽恕的事情是,当晚上睡觉时,还同早晨醒来时一样无知,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家中的几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终于将费利斯培养为知名的教育家。

历史上的大人物如此,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我的乡下老家,是个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这些年,这个1000多人口的村子,靠着刻苦读书,30多人考上了大学,不少人毕业留到了北京、上海、珠海、郑州等大中城市,成为政界或商海精英,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我的一位小老乡,高考时屡考不中,但他不气馁,愈挫愈坚,不坠青云之志,更加刻苦的读书,终于在第四年考上了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民航总局发展,现在已是该局的业务骨干。还有一位老乡,郑州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后来因企业效益不佳分流下岗,但这位老乡下岗不失志,日夜与书为伴,利用自己所学之长开办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现在生意已做的很大,有了自己的花园别墅和流线型跑车。我自己也是通过读书跳出了农门,并从此常常笔耕不辍,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也算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个小小的佐证。

读书改变命运,读《哈佛家训》,一个个陌生的故事似曾相识,仿佛就在眼前。一本好书,不仅给我们道德情感的力量,而且给我们的思想智慧插上腾飞的翅膀,教我们知识的储备、敏锐的观察、精巧的表达、个性的视角、开放的思考。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助我们飞的更远、更高,实现人生的更大跨越。这就是阅读《哈佛家训》给我的启示。

《哈佛家训》读后感14

有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闲暇之余,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一书。《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其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小故事叫《被拆掉两次的亭子》,故事说的是: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父亲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福克斯对怎样拆掉亭子很感兴趣,父亲答应等他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把亭子拆掉。可是,等儿子走后,工人们很快把亭子拆掉了。福克斯放假回来,发现亭子已经不见了,整天闷闷不乐。父亲惊异地看着儿子,知道自己错了,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重新找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找来福克斯,当着福克斯的面把亭子又拆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一座亭子拆掉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另一个小故事是《无私奉献的报偿》,故事说的是:多年以前,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全村人都以捕鱼为生。为了应对突发的海难,村里人组织了一个自愿紧急救援队。有一次发生了海难,人们纷纷前去营救,当第一拨人回来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母亲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让他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他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一直没有消息,母亲不想再失去他。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终于,救援船再此冲破黑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汉斯救回来的那个人竟然是他哥哥——保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得到回报的。有时候它好像很偶然,很出乎意外,可是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好的回报还是坏的回报,一定有其深刻的原因——这一原因是:我们一定曾经为这个结果做过什么,我们的为人习惯一定有导致这种结果的某种因素。

没有哪一本书像《哈佛家训》那样让我们震撼,也很少有一本书像它那样,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的哲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

《哈佛家训》读后感15

初次结识《哈佛家训》这本书是缘于组内老师的推荐,当时正是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我也忙里偷闲的看了几篇,寒假时学校为我们群众购买后,在简单愉快而充实的假期中,我细致的读完了整本书,它不一样于众多说教式的书籍,而是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将人生丰富的哲理生动搞笑地展现出来,每读完一个小故事,就会觉得人生出现了另一片天空。

《哈佛家训》是美国哈佛博士威廉贝纳德送给儿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他深切的感到,父母不仅仅要用面包和牛奶将子女养大,在成长的过程中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的感情结晶,生下他们,并不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就应让他们理解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养成健康的习惯。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我深切的感到,父母不仅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儿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感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职责,就应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许多望子成龙的人,总是认为孩子就应这样做或那样做,他们自我却经常背道而驰。父母觉得自我比孩子聪明,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没有比孩子们做的更好,我们至少就应和他们一齐成长。

读完全书后我感到这也是一本能够让父母和孩子一齐阅读的书、让老师和学生一齐阅读的书——因为它不仅仅能够给孩子以心灵的滋养,也能够使父母和老师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我原先总认为,教育是大人针对孩子的工作,其实教育就应是双向的,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哈佛家训》如一股清泉注入我们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细细品析,都能从中感悟人性的伟大和人情的深厚,更有诸多人生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给人以美的启迪。最后用书中的话作为对自我、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如果你是鹰,你应借助梦想的翅膀,奋力飞翔,到达人生的高峰。如果你是蜗牛,也决不要放下梦想,只要你肯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也能和鹰一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哈佛家训》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